[提要]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政策工具。本文主要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机制,并引入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研究财务状况对税收优惠与研发支出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税收优惠;研发支出;财务状况;高新技术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编号:x2018076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6日
一、引言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个创造、升级的过程,与一般的市场活动不同,它属于公共品的范畴,研发活动会导致市场配置无效,即私人“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过程中扮演着推手的角色,且政府主要通过财政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两种方式共同推动企业研发。政府补贴是一种使用政府贷款贴息、财政直接拨款的直接帮扶措施,具有浓厚的政治背景色彩。而税收优惠政策天然具有引导、调控功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特定的减免税,当然这些减税和免税政策是针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只有企业的研发支出金额超过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才能享受该税收优惠,从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更加公平和灵活,使企业拥有更多自主研发创新项目的权利,弥补研发主体的损失,提高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2018年国家为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更多的研发活动,实行了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延长亏损弥补年度等。
任何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发挥都会受到政策实施条件的影响,而有关企业的政策就会受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那么,企业财务状况是否会影响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呢?
(一)税收优惠与研发支出。我国对税收优惠政策、研发支出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刘圻、何钰等(2012)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研究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实施效果,发现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能激励企业的研发支出,并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范围。陈晓暾、杨丽(2017)以陕西省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分析所得税优惠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机理,为完善陕西省所得税优惠政策提出改进建议。杨杨等(2013)实证分析企业规模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研发投入影响的调节作用,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激励效应就越大。李华(2018)基于企业调整成本的制度环境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发现较高的调整成本的存在会削弱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
(二)文献述评。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有学者从企业规模、调整成本角度研究税收优惠政策与研发支出的关系;也有学者对比研究财政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效果;还有学者基于税收优惠政策,对比研究直接税收优惠与间接税收优惠对研发支出的影响。但未有学者从企业财务状况角度研究税收优惠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企业财务状况,研究税收优惠政策与研发支出的关系,不仅可以丰富相关文献,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增加研发支出提供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税收优惠政策与研发支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源于并突破于新古典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的创新能力会受到劳动力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影响,经济增长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而技术创新离不开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的研发活动能够使知识收益递增,更能使资本、劳动力等效益递增,但由于研发活动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其产生的预期收益会低于社会总体的预期收益,使得企业不愿开展研发活动,致使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又根据财税激励政策理论,政府能够通过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率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干预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也可以通过税收抵免和税收返还等税收优惠政策干预提高企业的研发收益,从而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由此,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假设1: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支出激励效应显著
(二)基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调节效应。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充足的、长期的资金供给,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资金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意愿。但是,由于研发活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导致外部投资者投资意愿下降,使得企业研发资金不足,抑制研发活动的开展。当前已有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活动。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状况会给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信息。也就是说,当外部投资者在考虑是否对该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投资时,会着重考量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若企业财务状况利好,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会增加,并对该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投资,缓解企业研发资金不足的状况。上文提到财税政策激励理论时,提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税率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调整研发创新结构,进而增加企业研发支出。由此,提出本文第二个假设:
假设2:企业财务状况正向调节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将医药制造业、化学制造业以及信息技术业这三类行业划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剔除相关指标缺失的企业数据,剔除ST*类上市公司数据,剔除实际税率、实际税收优惠小于0的企业数据,共得到2,242个样本。关于研发支出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除研发支出外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部分残缺数据通过手工搜集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计算而来,做数据处理时,使用EXCEL软件,做数据分析时,使用SPSS 22统计软件。
(二)变量选择。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衡量税收优惠与研发支出以及企业财务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调节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四类变量。被解释变量是研发强度(RD),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企业的研发强度(胡凯,2018)。其中研发支出是选取上市公司年报董事会报告中的“研发支出”数据,该数据经过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审计,可靠性高。解释变量是税收优惠(Tax),用企业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的差额衡量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水会莉,2015;潘孝珍,2016)。其中企业实际税率是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的比值。调节变量是企业财务状况(EM),本文选择杜邦分析法中的权益乘数来度量企业财务状况。为方便分析,本文在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时,采用权益乘数的倒数(股东权益比)来测算。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业绩(ROE)、企业年龄(Age)、现金持有水平(CF)、企业投资机会(Tobin Q)、企业资本结构(Lev)、企业成长性(Growth)。
(三)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模型1:RDi,t=?琢0+?琢1Taxi,t+?琢2Sizei,t+?琢3ROEi,t+?琢4Agei,t+?琢5CFi,t+?琢6TobinQi,t+?琢7■+?琢8Growthi,t+?着i,t
为了验证假设2,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模型2:RDi,t=?琢0+?琢1Taxi,t+?琢2■+?琢3Tax×■+?琢4Sizei,t+?琢5ROEi,t+?琢6Agei,t+?琢7CFi,t+?琢8TobinQi,t+?琢9■+?琢10Growthi,t+?着i,t
其中,Tax×■是税收优惠与企业财务状况的交互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值为26.13%,研发强度较大;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之差的平均值是15%,即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强度较大;权益乘数的平均值是1.52,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但是权益乘数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倍,即样本中财务状况的差距还比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表1是相关性分析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税收优惠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公司业绩、公司年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投资机会、企业资本结构以及公司成长性与研发支出具有关联性。本文对解释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了中心化处理,然后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解释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容忍度在0.395~1之间,方差膨胀因子VIF在1~2.786之间,远小于10,故变量间无多重共线。(表1)
(三)回归分析。模型1是用来检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正向作用。从表2模型1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税收优惠的系数为0.044>0,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模型1的F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1成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财务状况,以及税收优惠与财务状况的交互项,用来检验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能正向调节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回归结果可以看出,F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企业财务状况的调节效应存在。税收优惠的系数为0.121>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交互项系数为0.09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企业财务状况能正向调节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假设2成立。(表2)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创造”。企业研发意味着企业创新,因此研发活动是万众创新的强有力表现。企业的研发活动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激励企业的研发支出,即税收优惠力度越大,企业研发支出越多;(2)企业财务状况会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企业较好的财务状况能够正向调节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使税收优惠对研发支出的正向作用更显著。
(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坚持目前激励企业研发支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企业覆盖面,尤其是高新技术应该做到应享尽享;(2)企业财务状况能够影响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使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最大效用,企业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降低负债水平,减少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文聪,李小转,廖建聪,等.不同政府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7.35(5).
[2]胡凯.税收激励-制度环境与企业研发支出[J].财贸经济,2018(1).
[3]Castellacci Fulvio,Lie Christine Mee.Do the effects of R&D Tax Credits Vary Across
Industries?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15(1).
|